“我膽敢成為別人眼中不可理喻的瘋子、執(zhí)迷不悟的傻子、冷酷無情的負心漢,只為不負內心的熱情與理想?!边@是《月亮與六便士》寫在實體書封皮的一段文字。
這是一本批判和夸贊共存,口碑兩極分化嚴重的書,幾度在書友的推薦排行榜里驟升驟降。而我在按捺幾個月后,終于因兩位朋友不謀而合地贈予我兩版譯本后與此書結緣。拋開流言蜚語,當由我自己判斷。
月亮與六便士
《月亮與六便士》是英國小說家威廉·薩默賽特·毛姆在1919年以法國后印象派畫家保羅·高更的生平為素材創(chuàng)作的長篇小說。描述了一個在世人追求溫飽,只希望日子穩(wěn)定富足的時代,旁人看來事業(yè)有成、家庭美滿,有著令人艷羨優(yōu)裕生活的思特里克蘭德卻突然著了藝術的魔,毅然選擇了拋妻棄子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島,無懼貧困與疾病,用畫筆譜寫自己光輝燦爛的生命直至死亡的故事。
故事的最后思特里克蘭德因麻風病去世,卻留下遺囑讓妻子銷毀他在墻上的畫作。他一生最滿意的作品是它,被唯一認可的作品是它,卻葬送于一場由自己期望的大火。這是全書最令我震驚的片段,他不是自詡為一名畫家嗎,為何不留下自己的作品?
而在沉靜思考過后我才恍然明白。滿地都是六便士,他卻抬頭看向了月亮。他奔赴月亮而去,皎潔的月光為他佩戴勇者的鎧甲;他的軀體孱弱腐朽,偉岸的靈魂卻在火光里閃耀;他擁抱月亮,只為自己一路堅定的追求感到由衷的幸福與滿足;他只為月亮而存在,并不指望理解與贊揚。一路踽踽獨行,終于收獲自己期望的人生圓滿。
敢于追求
思特里克蘭德對畫畫的熱愛在書中是突然的,沒有鋪墊的,而他卻不計后果的奔赴理想,拋家棄子、放棄高收入的體面工作,試問現實中有多少人可以做到?又有多少人能夠理解?如此偏頗的思維模式,如此瘋狂的不負責任的人,站在思特里克蘭德妻兒的角度來看,他是自私的、冷漠無情的,甚至在提出離婚時只給出一個“我要畫畫”的理由來,從此杳無音訊斷絕來往。而站在藝術角度來看,他勇于為藝術獻身,敢于追求并為之付諸一切。
每個人都能從各個視角得出不同的結論,而我在閱讀這本書后更是深刻地明白一個道理:不要輕易站在自己的角度指責任何一個人。每個人的追求不一樣,可以不理解,但尊重該放在首位。
通過書中對理想的追求聯想到現實,普通人應該如何看待月亮與六便士呢?這是一個值得深思,甚至在不同人生階段,人生境遇中會給予不同答案的問題。
平凡的答案
還記得自己年幼無知時的夢想嗎?或許是宇航員、演奏家、教師、舞者等等。有的人很幸運,他的成長環(huán)境足夠支撐他踏上夢想征程直至實現,有的人淡忘,卻恍惚還記得自己曾經的夢想必然不是在大城市站穩(wěn)腳跟買一套房。
在書里,我找到了作者給出的答案——“這個世界是殘酷的,艱難的。沒有人會知道我們?yōu)槭裁磥淼竭@個世界,也沒有人知道我們死后會去到哪里。我們必須謙卑才是。我們必須看到那種安靜平和的美……這就是生活的智慧?!?
我們生來平凡,因為當個普通人已經實屬不易:擁有一處遮風擋雨的藏匿之處,擁抱著對彼此不離不棄的親密家人戀人朋友,經歷自身所能承受的壓力與挫折,偶爾悲傷,大部分心情明朗。不問來處,不嘆歸途,寥寥此生。
我們不要平凡,因為心中藏著一個高高懸掛的“月亮”而變得不一樣。想放下一切追逐,想肆意瀟灑,想靈魂飛揚,卻被束縛在條條框框的現實世界里,神采消磨,星光黯淡。
我們無懼平凡
因為內心本就鮮活自由
六便士是通往月亮的路
默默無聞的時光
就如種子暗自扎根
風雨飄搖雷雨不止
卻終將綻放獨屬于自己
最美的花